:::

同學!問題不在社團

同學!問題不在社團 主任輔導教師 呂政憲

經常遇到父母和同學們因社團參與的認同差異所產生的問題,父母常以耽誤學業的因素反對熱衷參與社團,同學则認為另類學習且發展興趣有何不可?為此親子之間時有冷戰甚至衝突發生。即使父母未強力反對,總還是讓自己覺得被以 「不要貪玩」 的心態看待,感覺很不舒服。雖然也有部分父母完全不過問,反倒是同學會驚覺到自己已對社團 「無法自拔」 感到困擾。更有同學會不服氣為什麼喜歡社團活動不能受到肯定,投入社團就算是貪玩?也有些同學參與狀況其實很節制了,可是想到學業卻也時有罪惡感。

其實,必須呼籲:「同學!問題不在社團!」 但是究竟問題在哪裡?什麼是問題的核心?簡單的說,問題不在 「該不該參與社團 」 或 「參與哪一個社團」,而在於「如何參與社團」。因為參與社團確實是對探索興趣、調劑身心、擴展人際、協調處事、發揮潛力、培養專長等學習有益處,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的參與。但是問題在於要如何參與才較理想?要澄清這個問題其實沒那麼複雜,同學們需要的是找個不被干擾的獨處時間,在理性而清醒的情境下來思考以下的狀況,檢視一下自己社團的參與有無落入陷阱:

  • 「甜點」 變成 「主菜」:甜點可以讓大餐變得更完美,卻不能取代主餐。社團好比學習階段的甜點,是否滿桌的主菜不吃, 每餐只想把甜點當主菜吃?只吃甜點,成長恐怕會發育不良。
  • 「怡情養志」 變成 「玩物喪志」:任何志趣或嗜好過度沉迷,往往喪失其美好的本意,爲此綁架了自主能力,對其他學習毫無興趣,甚至有可能對於不認同自己的人「六親不認」。
  • 「志趣」 窄化成 「娛樂」:只以好不好玩來選擇社團,錯過試探不同性質社團的機會,花了很多時間,仍不了解自己的志趣,更遑論對課業學習興趣的延伸。當然娛樂的參與也很重要,只是比較不容易有滿足回饋,很容易將時間拉的太長仍覺得不夠。
  • 「投入」 變成 「逃避」:熱衷投入活動或練習,實際上是在逃避令自己心煩的同學、家人、課業等問題,變成越逃避越投入的現象。
  • 「參與」 變成 「耗著」:花費長時間一堆人閒耗著,卻未必比短時間但真正投入活動的人更加快樂。雖然偶爾好朋友享受悠閒彼此陪伴的感覺也不錯,但若不知不覺已習慣如此,實非社團參與的目的。
  • 「擴展」 變成 「封閉」:參與是為了擴展人際,卻也因只與少數志同道合的夥伴相處才感到快樂,反而更加縮小人際互動的圈子,甚至連本是有緣的同班同學都疏離了。
  • 誤把 「嗜好」 當 「專業」:很愛吃不等於很會煮,也不等於將來要當廚師,喜歡玩電玩不等於可以當電玩設計師。固然社團可以試探未來職場的 「專業」 領域,但「試探」與「從事」的時間、精神投注有所差別,而且專業要許多條件配合,例如學歷、證照,是否一廂情願的只想到興趣,而忽略了也須讓自己努力具備其他條件。
  • 「充電」 變成 「沒電」:原本是為了紓解壓力並爲自己充電,卻變成更疲累或更無心面對壓力。尤其在愉快的活動之後,當要面對課業時反而覺得鬱悶無心,沒有辦法收心回歸日常的作息與學習。

至於社團參與的時間多長才剛好?投入方式怎樣最適當?很難有一定的標準,但如果自己有上述任何一項情況時,八成你的參與有些變調了,該做些調整啦!以下一些建議,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 理性檢視自己參與社團的定位
    • 我真正想在社團裡扮演什麼角色?目前是否符合期待,是否會覺得滿足這樣的期待很累、代價很大?或已經產生自己很 不樂見的副作用?
    • 我真正想在社團裡得到什麼?是否可能從我參與的社團達到這樣的目的?目前的參與方式能否達到目的?代價是否值得?更嚴肅來看,是否捨本逐末?
  • 務實調整自己參與社團的定位或目的,並修正達到此目標的參與方式與時間。以打籃球為例,試想參加籃球社的目的如 果是想當職籃運動員,其機會大不大?投入時間一定遠比想要藉運動放鬆心情、健康體魄或和朋友切磋球技的定位有很大的差別。另外,有些個性特質的人,容易莫名其妙就一時狂熱,這樣的同學更應理性檢視過去自己對興趣投入的模式,避免又一頭栽進,熱情過後一場空。
  • 客觀覺察社團夥伴的參與狀況,彼此提醒夥伴參與太冷淡了還是過度熱衷。尤其好夥伴有責任提醒「狂熱份子」冷卻一下。也試著透過討論,重新分配個人練習、分組活動、全體活動的時間與時段。
  • 提昇團隊的分工合作與效率,尤其當社團承辦學校活動時,以社團區區數十人要辦理全校性活動,確實非常辛苦,最好 避免分工不均造成少數同學負擔太重,幹部團隊也應做好工作內容和進度規劃,以免一堆人潦下去,卻沒什麼效率。
  • 擅用自己對 「最愛」 的酬賞力量。社團仍可以是最愛,但是除了學校固定安排的時間外,不要把額外參與視為理所當然,可以把「社團」當作自己辛苦認真唸書或完成一定份量作業之後的 「獎勵」,完成的份量與獎勵成正比。

至此,應該可以清楚如何讓社團不會是問題了吧!參與社團有很多好處,但必須能與生活和學習相輔相成;參與社團也是同學的權利,但同時也有責任讓自己安心、讓父母放心。以高中課業來看,每天沒日沒夜的念書,也不見得讀得完、讀得好,父母也不見得希望孩子這樣苦悶度日。如果同學讓父母看到你從社團中找到興趣而變得更積極投入各種學習、因為壓力獲得適當紓解而身心更健康,並且賺到理性抉擇、團隊合作、時間管理能力等一輩子受用的本錢,父母只會暗自竊喜的說:「你怎麼不趕快去玩社團!」